站点介绍
小柴认为,当一家企业诞生的时候,它的商业模式或多或少注定了它将会面对的问题。
比如京东选择了自建物流的重资产模式,就决定了它在前期巨额烧钱的亏损,和厚积薄发的盈利。爱回收和转转选择二手电商的自营模式,就决定了它将淌入不透明市场的浑水。冲入音频市场的玩家们,注定了难以打破行业的天花板。
而在12年前成立的洋码头,当它选择采用买手制的时候,几乎就注定了平台上假货不断,以及难以平衡买手数量和用户流量口碑的问题。
2020年电诉宝受理的跨境电商领域用户投诉当中,洋码头投诉量排行第一。
从这遥遥领先的投诉量,就可以知道洋码头上的假货现象有多离谱,在某宝上,花点小钱就能买到各类大牌假货,已经是大家饭后一笑的共识。
但洋码头成立的契机,正是国产毒奶粉被曝光之后,大家对于国产奶粉避之不及,为了让大家能够便捷的买到海外正品奶粉,洋码头因此诞生,想要借此风向刮起“海淘热”。
现在的洋码头妥妥的打脸了,假货假出了一定的境界,消费者买了一块lola rose的表,收到的货物上竟然连品牌名称都写错了,写成了“Ros”,这离谱程度可以和某宝上十元大牌的拙劣程度有啥区别。
消费者购买的Gucci手镯,假货水平完全是对顾客的降智打击,不仅没有发票和商品标签,而且就连Gucci的logo也和正品完全不一样。印花不仅大小比正品要小,而且一擦就掉。难不成是在致敬五毛钱特效??
消费者购买的香奈儿爽肤水,不仅一股香精味,而且无法扫码查询,消费者询问香奈儿售后,售后表示从未给过洋码头授权,无法保证货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还一口咬定自己出售的是正品。
并且非常可疑的一点是,商品是从广州发的货,如果说是从广州的香奈儿仓库发的货,那也无可厚非,但香奈儿方表示未给洋码头授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无独有偶,消费者在洋码头购买了一款意大利品牌的范思哲背包,产地上却明明白白的写着中国广州,这情况就和前几年曝光的“海淘正品竟是莆田系”一样令人哭笑不得。
消费者在洋码头平台上采购了一款欧莱雅的紫熨斗眼霜,卖家表示架上所有的商品均为境外发货,但消费者拍下后发现明明是从深圳华强北发货,于是愤怒的要求退款。
卖家在这个时候改口表示,所有的货物都是从国外先发货到国内,然后再进行分销。消费者要求提供境外物流信息,遭到了商家的无情拒绝。
不仅不提供,而且不退货,还不履行鉴别义务。
洋码头的客服也是打太极的高手,面对各类消费者的投诉,都能够面不改色的说出一番道理,当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化妆品是假货,使用后出现了过敏的现象。以前购买的产品没有这样的情况。
洋码头的客服表示,这是产品批次的问题。流畅的甩锅,把责任推的干干净净。或者拒不承认,坚决表示商家出售的就是正品。
即使用户表示货品的二维码查不到,洋码头客服也能有条不紊将明明白白的事情,处理的明明灭灭。
先是甩锅给消费者,表示是顾客自己没有拍清楚。增加一点难度值。
然后开始回避问题,甩锅给官网,表示官网一直闪退,导致无法进行鉴定。
并且试图协商,表示如果顾客不想要,那就退回来,同时一口咬定自己的产品是正品,有味道是因为新旧款的些许差异。
部分比较好说话的消费者,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选择退货了。关键是一些化妆品已经拆封过了,甚至过了无理由退货的时间,商家依然选择退款不退货,这就有点心虚的意味了。
不过结合另一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来说,还有个消费者割韭菜链条呢,该消费者买到的神仙水不仅粗制滥造,而且拆封过。。。拆封过。。。
这是把消费者当傻子忽悠呢??
如果消费者自己去其他平台做鉴定,晒出假货证明,客服也自有一套应对的办法。绝不会承认商品是假货,赔偿更是不可能的。
首先不承认国内app的鉴定结果,对APP鉴定进行全方位的否定。
其次是洋码头客服对商家的助攻,上来就是一顿忽悠,表示国内和国外商品存在差异,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二维码验证,这话说的都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
然后表示消费者自己去APP上鉴定采用的是图片的方式,不具有鉴定资质,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具体的凭证。
如果消费者坚持要求鉴定,洋码头方就会表示需要国家级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报告,而该消费者刚好购买的是美妆类产品,洋码头方面表示美妆类产品拆封后配送漏液破损率较大,平台暂时不提供先行鉴定。
直接封掉了消费者的鉴定之路。
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其他类型的产品,商家也有方法抵赖,要么拿假的鉴定证明搪塞,要么表示已经退货了,没有证据表明这是假货。
这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看着大伙儿一愣一愣的。
今年6月,洋码头被通信管理局点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8条的规定。
第38条规定的内容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资格未尽到审核义务,或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并且洋码头还因为虚假宣传被处罚过。可见洋码头方面存在的假货问题和信任问题有多严重。
虽然平台号称是假一赔三,但是洋码头和商家联合打太极,均不承认商品是假货,洋码头方各种为商家开脱,包庇买手,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消费者几乎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在黑猫投诉上,对此现象不满的消费者有很多。
消费者兜兜转转,走的都是他们的套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洋码头的客服总是包庇商家,作为一家电商品牌,口碑是至关重要的,洋码头这样明目张胆的偏袒,究竟是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在于洋码头的买手制模式,很难从货源方面控制产品的真伪,管理难度大,随着流通渠道的去中心化,买手的竞争优势被削弱,从品牌方购买到出售给消费者,从中获取的利润减少,导致掺假问题进一步加大。
同时买手是洋码头最核心的资源,买手的数量决定了货源的丰富度,决定了洋码头在海淘中的竞争力,打假过于严格,容易误伤买手,降低买手的积极性。
洋码头为了持续货源的品类和数量,在用户体验和买手资源上做出了平衡,从消费者的投诉结果来看,洋码头的天平无疑是偏向了买手这边。
同时网上还传出了“洋码头商家买卖店铺”的报道,只要交付一定的费用,就能够获得“包年审”的店铺,这些暗箱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打假的难度。如果有捷径可以走,又有多少人会选择费力不不讨好的正道呢。
随着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被阿里收购,阿里已经占据了跨境电商最大的市场份额,京东、苏宁等也凭借着平台优势,布局海淘业务。洋码头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压,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在天猫国际、考拉海购等平台采购。
洋码头一直以来走的是“轻平台重物流”的模式,如今贝海国际物流的优势不再明显,美国直邮的速度比它更快。且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自建物流,随着保税进口物流模式的兴起,洋码头的物流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压缩。
在2014年跨境电商遇冷之后,洋码头再难恢复到巅峰时期的状态,同时遭遇流量难题,盈利难题,融资难题。平台单一的资金沉淀盈利方式,以及不稳定的买手机制已经很难维持洋码头的良性发展,根据2017年数据,洋码头亏损超过2亿元,洋码头试图求变求生。
2019年洋码头推出会员制,朋友通过会员的推荐购买商品,会员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返利。但是根据用户的反馈来看,洋码头的会员疑点多多。
首先是玩套路骗取用户开通会员,以零元为幌子,在下单后要求交会员费,并且优惠券省下来的费用会当做会员费扣除。涉嫌虚假宣传。
并且续费获得的优惠券,要等到次月才能使用。不仅自动续费,而且续费后不能退费。这为了优惠办理的会员,无法使用优惠券,是个什么意思?空手套白狼?
并且会员优惠买少了还用不了,必须到达一定数额才能使用,这波操作能把韭菜都割哭。
去年洋码头押注直播电商风口,不过直播带货如今已经趋于饱和,直播带货的正品保证和议价能力是发展的关键,在多平台均在布局直播电商的时候,洋码头相较于头部品牌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今年5月洋码头传来上市消息,经过洋码头方确认消息属实。在经历了七轮融资,十年风雨之后,洋码头在行业竞争中的处境稍显尴尬,上市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简单来说,要想立足行业,根本在于产品品质和用户口碑,只有形成健康良性的循环,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如果仅仅是为了扭亏为盈而进行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为,只能在短期内回笼一部分资金。从长远来看,还是会走入商业模式的困局。